會議口譯

   中文是我的母語,至今我有60%的思路還是用中文履行的,對此語文,自己還有點信心。但,我不能不承認,自己跟當今的台式中文有點距離翻譯以如許「有點黏又不太黏的關係」,也許我有分歧的視野,檢視今天台式中文的枝節,這是我的起點。指斥了很多,卻也很驚奇台式中文的變化能力,現今的台式中文裡有很多中國風行用字,有日文辭彙,更不要說同化了良多英文;用法經常讓英佳麗士摸不著頭緒。說話演化的速度反映著一個社會的動能,以此概念,當今的台灣社會比三十年前我生涯的台灣社會要活躍有能量!恭喜!

   說話是溝通的工具,卻也反映利用者的心態,和該語言存在的生態環境。「然後」的濫用一方面是台灣人「隨和,不講求」的民族性的外顯,也讓天成翻譯公司們具體而微地看到電子媒體在台灣社會的影響力翻譯

   「其實」是台式口述中文裡的另一個病株,百分之五十的受訪者的開場都是,「其實....」。受訪者用「其實」委婉地表述本身的定見,這意見與記者的等候或大多數的意見略有分歧,反映著台灣人的謙善與客氣。但是,同等「然後病」,一旦濫用了,反倒干擾意思的轉達翻譯一樣地,政論節目裡的「其實」也令天成翻譯公司坐立難安,聽多了就想轉台。

    那樣然後個不絕的敘述,嚴重干擾我的聽覺;整段話裡,天成翻譯公司只聽到「然後」,其他的內容都像雜音般,完全沒有印象──我發覺本身一直在等待下一個「然後」翻譯

    我知道本身的要求甚高,一般人對語言的要求,只是「能溝通就好」,所謂的准確用法,是先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