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感激天恩師德,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集會,和感激各位先哲們提供文字檔。)
◎這無形的經是由覺醒、發覺、憬悟而來,雖非有形,而真實不虛。偈云:「心外求經路便差,水中月影鏡中花。」道充六合法遍虛空,何處非道?何處非法?
◎紅塵即是道場:有道是『禪心須在塵中淨、佛道還得世上成』,三期末劫年白陽期的修行秘訣是在家出家,沒必要拋家捨業,沒必要找尋深山古洞、名剎大廟,不必千里訪明師萬里求口訣,各行各業都是修行所在,出枷好修行,既盡人性也體驗修行功力,如同農夫插秧體悟『退步本來是向前』的事理;也如同建築『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體悟緣起、緣滅之事理。
【愚不知佛性】愚就不知道佛性。
◎『人人有個自性佛,誦經有卷無字誦,誦之念之常不忘,保爾平步上天堂。』
1.從 母燈到兩儀燈到拜墊,恰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無極而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四象八卦生』
2.佛桌:上桌為天,下桌為地,拜墊為人『正是天、地、人合而為一』。
3.佛燈: 母燈─居高居內居中,是我們的心燈,也是第三隻眼,經由明師一指,引火相渡,母燈點亮心燈。
4.兩儀燈─代表陰陽日月、代表兩眼翻譯
5.光明燈─象徵永久光亮的靈性。
6.擦佛燈─不時勤掃除,屬於漸修的工夫。
7.點佛燈翻譯社一本散萬殊;送佛燈,萬殊歸一本。
8.佛像:正說明了借假修真的意思,仙人本是常人做,學習仙佛生前內德性外功的精神,公平、中庸、包涵的胸懷氣宇,上體佛心。
9.香爐:人的平生就是要燃燒犧牲奉獻,才具有存在的價值;七情六慾要萬念如灰,心也要如同香一樣直,由高而低,越是能去除摃高自大,低心下氣越能稱為修行之人。
◎常回佛堂的優點,便是三不離,因為佛堂傍邊有經典的研究,有道伴善知識收支,三不離亦等于不離三寶:
(二) 無形佛堂
【服消則為藥、不用則為毒】所以佛就講,
歸於僧就是天成翻譯公司們的實踐、其實的去做。
10.鮮花供果:代表萬物成、住、壞、空,生、殺、消、長,五行相生,圓美滿滿。
11.萬年輕:靈性永久存在的,道心也要長久長久。
關─自性佛堂方寸寶地
平香爐時唯有心平氣和、制心於一,才能無事不辦,曉得去脾性改弊端,重作新民翻譯香一截一截燃燒殆盡,正申明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死乾,人的一生最多不過百年,同樣的下世間誕生,一樣的犧牲不遺余力,與利欲熏心的結果,最後則是不同之去路,天堂、地獄的差異而已翻譯
所以三歸都歸到我們身上來。
歸於佛就是我們的佛性
◎人不親因道而親,常與同修共聚聯系,話題不離道、少是非多眷注翻譯相互鼓勵彼此打氣,攜手齊心,修道有伴不容易腐化,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唸經不如講經(本身的體味、理入、利用)
仙佛慈訓:人人身上有一部經典,道要在本身身上顯現出來,最主要就是依經而行。
3、不離眾生、善知識(先哲)
(1) 有形佛堂:便是天成翻譯公司們辦道求道的地點,它是一個清淨肅靜的情況翻譯
◎「深入經藏,聰明如海。」凡一切經典,不過古聖前賢遺留下的真谛,「經典」不但指有形的經典罷了,尚有無形的經典更主要,稱之為「無字真經」,又稱為「心經」翻譯
◎六祖惠能巨匠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又云:「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等于眾生;自性覺,便是佛。」
◎白陽期的修行法門,以入世法修出生避世法,不落發、不獨行、和光同塵,各行各業皆可修行,不延遲工作、不拋家捨業、不剃度落髮。
恭錄自劉芳村講師在涅槃經講解:
佛云:「無欲、無求現真體,有情、有識蔽天機;應無所住真心現,人心、天心無二理翻譯」
1.天堂介紹所 2.學佛改進所 3.成佛的修煉所
4.打點三曹的事務所5.人間的避難所6.真谛的研究所
7.眾生的福音地8.天人的交換地9.仙佛的歡樂地
10.慈悲的發心腸11.好事的加油站12.人生的休息站
13.道德的宏展地14.培育種植提拔人格的大學校
上等修行─悟覺性
有形的佛堂是 老母的無極宮,佛堂的一切部署都足以啟發天成翻譯公司們的聰明
◎活佛恩師101慈語第30則說:『多讀聖賢書,可以溫故知新明確一以貫之的妙理,由此體味聖賢教化的苦心』
講經不如聽經(別人體味、客觀)
恭錄自劉芳村講師在涅槃經說明注解:
【迦葉汝今當,善別離三歸】三歸:歸於佛、歸於法、歸於僧。
本文來自於仙佛慈訓與經典重點收拾整頓參考,文字是相重在於啟於自性認識真谛。
仙佛歷年法會慈訓摘錄清算:修道三不離
◎第37則說:『遵照古聖經訓見賢思齊、恪遵綱紀、慕德以進,萬萬莫把仙佛或個人當偶像去崇敬』
壇經曰:『不識本意天良學法無益』
印─合同、與眾生和光同塵
◎第55則說:『日常平凡不讀聖賢的書訓,則不能體味聖賢的心志,遇有危困之時,又如何能安然面對死活與昇降的選擇呢 ?』
中等修行─執文字
◎經典是「常而不變」的事理,是我們為人處事的根基的原則。經典是「法」,是聖人修行時的言行記載,先哲與後學薪傳的橋樑,佛說一切法,為渡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
二、不離經典
【佛法三寶性,無尚第一尊】這個佛法僧三寶悉數都在我們的身上;無尚,就是沒有比祂更高,無尚第一尊貴的。
◎直心即是道場:明師一指的所在,是我們的方寸寶田,要善護玄關一念。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事事一本良知自性,要把自己的心燈點亮,不是處處去點長明燈。
劣等修行─重顯化
◎學歷高經典熟,如未能改變自身,人自是人,經典自是經典。
(2) 無形經典:
(1) 有形經典:
◎自性覺即是「無字真經」翻譯
【服之則成毒】就是不領會佛性的人,
有形佛堂具有的很多功用:
訣─五字真言
歸到哪裡?
知道了就要去行,語曰:『知道不可,道非我有』老子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我們都知道許多事理,接下來就是若何去做了。
走在修道的路上,很多人性心如有若無,就如:一天兩天佛在心中,三天五天佛在書中,七天八天佛在空中,十天半月佛已無影無蹤,所以凝聚不起道氣,也不夠頑強穩固;所以修道三不離是很主要的修行方針翻譯
【方等亦如是,智者為甘露】這個大乘經典也是如許,有智慧它就釀成甘露翻譯
無形的經典是糊口─道也者不可轉瞬離也,世人事相處奇妙之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是大天然生生不息的事理。
有形的經典是白紙黑字─要把經典讀誕生命來
◎經驗教訓的傳承必需依托文字說話,引用是講經說法的主要秘訣
1.一般求佛拜佛,只在祈求神明庇佑,崇敬供養佛像
2.求道是讓明師指引天成翻譯公司們一條回天的路,歸真返樸的路翻譯
3.修道是藉由道場同修的互勉互勵,改自己的毛病瑕玷,學佛的腳步及行誼(內聖與外王)。
求道修道與求佛拜佛分歧:
講經聽經不如行經(行入、應用)。
歸於法就是我們般若妙智慧
在今朝的社會裡,人心向外追逐,日甚一日,『隨著感受走』、『只要天成翻譯公司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人到處充斥,所以人心離散敗壞,共業頻頻泛起,加上天災水火刀兵劫,災劫不斷,於是學佛的人增添,經書佛書亦是勸化人心向善翻譯
一、 不離佛堂(道場)
孟子曾說:『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定心,而不知求翻譯學問之道無他,求其定心罷了矣』
金剛經曰:『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克不及見如來』
佛─自性 、法─經典、僧─眾生
文章來自: http://blog.udn.com/angel95168620/8369815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公司02-77260931